信息化建设处开展“全国职业院校双高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 学习交流会

时间:2021-09-08浏览:504

9月6日下午,信息化建设处在图书馆703会议室开展“全国职业院校双高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 学习交流会,会议由王小军总工程师主持,处内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

“全国职业院校双高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讨会由超星职业教育研究院于2021年9月3日举办,国内多所知名职业院校参加。会议以学校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以信息化为抓手,为职业院校实现双高建设、疫情前后的常态化混合式教学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针对本次研讨会,信息化建设处各位教师进行了学习心得分享与讨论。

赵慧提到,在我校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过程中,构建教学大数据是必须重点攻关的内容,比如,采集教师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信息,形成教师大数据,建立教师数字画像,进行数据挖掘,辅助学校决策,改进教师管理,优化教师服务。只有数据用到具体管理中,数据才能被验证是否及时、准确,才能提高校务治理的科学性、精准性和针对性。

张伟提到,基于超星的教学一体化平台,以教学为基础,实现了教、考、管、评、资的一体化。利用积木式的微应用,可以实现业务之间、用户之间、数据之间的整合,通过积累的大数据支撑落实提质培优的成果培育。结合专业群的任务管理、师资队伍的建设、实习实训的建设,可以深度开展专业群的建设工作,可以多维度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的建设情况、毕业要求的各种目标度以及能力的达成情况。

王珂提到,混合式教学模式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关注的重点来讲,它从关注教学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交互,转变到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互联网+。当前信息化教学更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创新性和个性化学习,混合式教学更注重线上、移动技术和面对面教学的融合。

魏子涵提到,学习空间是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一系列创新应用的基础与核心,加大了学生、老师及师生之间的联系紧密度。江开平台在线互动相关功能比较少,主要依托于论坛,后续可以借鉴学习空间的相关模式,利用学习空间开展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开展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指导,对教师教学及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李凤霞提到,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现实手段,职业教育信息化要以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为依托。其任务是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努力构建“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的发展。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首先实现“以数据为核心、以流程为基础、以服务为目标”的理念转变,将信息化与立德树人结合起来,技术驱动、数据赋能,育才驱动、模式创新,实现院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张成提到,一体化教学平台涉及面广、用户多、应用复杂,将不同平台数据的接入,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输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为学校、老师提供科学决策,让数据“进得来,出的去”;同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也是需要重点关注问题,在大数据的时代应更加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防止信息泄露、网络安全等事件的发生。

陈明权提到,在人员素养现代化方面,可通过邀请各大高校的专家通过现场或者线上演讲的方式给老师进行信息素养培训。除此以外,部门还可以主动利用专业技术知识,通过交流分享、专题讲座、主题培训等形式赋能业务部门,以提高我校教职工整体信息素养水平。

会议最后,王小军总工程师总结道,作为学校信息化的建设部门,工作要树立大局观,要站的高,看的远,能够从更高的层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总结教学、管理、平台经验,将数据与算法相结合,利用技术促进工作。在平台建设方面,更应聚焦在“用得好”上,多学习,多调研,进一步丰富平台功能,更好的应对学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