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日,由上海开放大学主办的“以开放教育评价推进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开放教育峰会顺利召开。在国家倡导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开放大学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会议邀请众专家学者进行分享,聚焦大学本质,围绕着教育评价,以多种视角探讨开放教育评价的内涵式发展与实践探索研究,促进了开放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及高质量开放大学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处全体成员线上观看学习并交流学习心得。
其中,张成提到“教育评价应坚持使命导向、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发展导向为指引,坚持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标准,“管办评协同”以外促内,内外并举,优化评估方法技术,拓展探索分类评价和增值评价。”
蔡会霞和赖文涛提到“开发多样的评价模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采集学生知识、情感、态度、思维和行为等全过程数据;不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从发展性角度评估学生的努力程度、学习绩效等,关注学生在原基础上的进步程度,形成纵向比较。”
王芬和冯豹提到“质量是开放大学生存之本,开放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其质量保证问题。”
赵慧和魏子涵提到“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评价改革,一直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的重点,也是教育部重点推动的工作。在政策导向下,人工智能助力教育评价研究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评价学生学习全过程中设计型数据的组建和评价诊断功能上来引导学生素养发展。”
冯余佳和王珂提到“老年教育质量是评价老年教育发展水平最为核心的指标,可从老年教育结构质量、教育过程质量和老年人发展水平等多因素进行评量。”
赵宇航提到“开放大学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质量要求重点是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在线教育水平,实现学生注册、学习、交流、答疑、测验、考试等一站式在线服务。”
张伟提到“微认证体系作为培养的核心依据,既可以较好地关照教师教育核心使命,实现职前与职后培养的对接共振,也体现了精准评价、实践导向的教育改革评价思路。”
李凤霞提到“利用智能技术促进教育评价改革创新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层面,一是改进结果评价,二是强化过程评价,三是优化增值评价,四是健全综合评价。在开放教育领域,要以质量诊改为手段,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自我保证体系。”
通过本次学习,信息化建设处全体人员对开放教育评价相关内容有了深刻了解,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为走稳走好开放大学新时代赶考之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